全国三八红旗手李慧:三千里路云和月的科技报乡情怀
时间:2025-03-10 来源:江西日报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旻 实习生冯欢欢)三十五载科研情,助力培育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三千里路云和月,深情书写科技报国报乡情怀。李慧,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所长,今年是她走上科研道路的第35个年头,她从一名科研新人稳步成长为博士生导师、首席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带头人,同事们说她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学生们赞她是“科研女强人”。微光成炬、一路向阳,一步步走来,折射出一位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不凡力量。
赣鄱医韵,辉映千载。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简称“健康产业所”)于2021年10月获中央编办批复成立,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在国内设立的首家实体分院。当时,单位委派李慧回到家乡江西探索省院共建新模式。彼时,北京的科研条件和待遇都很好,但李慧克服距离、年龄、家庭等多重困难,毅然跳出舒适圈,返回南昌肩负起筹建健康产业所的重任。“三千里路是首都北京和英雄城南昌之间的距离,更是我反哺家乡的回家路。”谈到回江西的选择,李慧如此说。
建设之初,李慧及其团队曾在宿舍集体办公,以书房开会,抓好仪器招标采购、争取专项支持以及人才招聘等工作,历经4次搬家,终于形成如今集办公与研发、参观和科普于一体的6000平方米的研究所。
“结合江西省中医药资源实况,我们所团队总结提出‘一方一草一药一乌鸡’的科研重点,包括经典名方的研究开发、九牛草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科技赋能乌鸡产业发展。”李慧说,健康产业所已成功获批7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在研项目达百余项,获得竞争性科研经费1.7亿元,为20余家企业攻克各类技术难点,推动成果转化近20亿元。李慧引领团队“由0到1”的探索中,健康产业所建立起“五位一体”的创新管理体制,理顺了中央和地方协同高效一体化运行机制,打造了省院合作新标杆。
在此过程中,李慧成功组建起一支平均年龄为30岁的百人团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超80%,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近50%。团队成员、武汉大学博士邓文文说:“李老师以身作则,尽显担当风范。身为所长,她统筹全局,将行政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同时,她又坚守在科研一线,从未放下对科研事业的热爱与钻研。在科研团队里,她宛如一位温暖而可靠的大家长,时刻关注着每一位成员的成长,无论是科研上遇到的难题,还是工作中面临的困惑,她都耐心给予帮助与引导,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家的温暖,拥有强烈的归属感。”
在中药制剂研发过程中,李慧先后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对照“健康所系、国家急需、行业一流”的要求,李慧带领团队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有效解决儿童药“剂量靠猜、服药靠掰”等社会关切问题,攻克医药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同时联合企业早期介入,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在此模式下主持开发多个新药,优化中成药的生产工艺,切实推动中成药基础研究向成果转化方向发展。她先后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
在李慧的科研生涯中,不仅在日常科研工作中成绩显著,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同样冲锋在前。
当年,为抗击新冠疫情,她加入由黄璐琦院士为领队的第一批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大协作组,在实验室与团队夜以继日攻坚克难,在黄院士带领下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新冠肺炎中药化湿败毒颗粒。药物成功转让之后,按照相关规定,科研团队可以有一笔丰厚的奖励经费,黄璐琦院士将成果转让费全部捐出,用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和中医药人才培养。李慧感慨地说:“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她深刻感受科技工作者要胸怀‘国之大者’,以赤诚之心,用科技创新回报祖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