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所风采录(七)丨王业: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编者按:为表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力量,近期,我所将陆续推出“健康产业所风采录”专栏,集中展示我所涌现出的优秀部门和优秀个人事迹,着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凝聚合力开启健康产业所新篇章,吹响号角共赴中医药事业新征程。
深耕赣产道地药材研究
搭建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平台
发表SCI论文22篇
从万字论文量产记到系统性研究成果输出
他就是
王 业
健康产业所大健康特色资源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江西省农业科技特派员,主要从事中药材品质评价、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和规范化栽培研究。主持/参与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西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中国中医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等项目7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9篇。
一、学研相长:进阶之路
王业在云南中医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依托“学研结合”模式在云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王元忠团队开展科研实践,这段经历为他奠定了扎实的药用植物研究基础。基于对药用植物研究的浓厚兴趣,他选择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李西文研究团队攻读博士学位,系统开展中药资源与药用植物质量评价和品种选育研究。期间累计发表SCI论文14篇,充分展现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突出的科研能力。2023年,王业选择入职健康产业所,形成“科学精细化管理栽培药用植物,保障高品质药用部位生产”为研究主题的研究方向。
他结合现代多组学研究技术,聚焦解决规模化种植过程中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在川贝母品种选育、九牛草种子萌发和田间精细化管理、槲蕨种苗高效培育、金毛狗孢子直播技术突破等方向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发表文章9篇,突破相关物种研究的技术瓶颈。正如他常说的:“科研可以源于田间地头,却又高于田间地头,科研和生产本应相互融合,互补互用。”这份心无旁骛的执着,让他在喧嚣的学术环境中始终保持定力,用扎实的科研成果诠释着“厚积薄发”的真谛。
二、平台建设:创新实践之路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是集聚创新要素、加速中医药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王业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申报“江西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并突破性地拿到了江西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作为重点实验室联络人,王业具体负责经费分配方案设计、建设目标规划、动态积分管理制度制定、科协问卷调查等核心工作,这也为后续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平台和土壤培养试验平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药用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王业牵头建设了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平台,目前组培瓶污染率降低70%,已实现槲蕨、九牛草、金毛狗、栝楼、葛根、百合、广藿香等赣产道地特色药用植物的高效离体快繁体系和品种选育。此外,王业还创新性地搭建了标准化药用植物土壤培养试验平台,具备扦插繁殖、组培苗炼苗、种子种苗培育等全流程实验功能。基于该平台,已成功开展九牛草扦插生根、葛根插条繁殖、百合鳞茎诱导、槲蕨根状茎扩繁及原叶体萌发等系列关键技术研究,为江西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三、躬行实践:产业化探索之路
为推进在研项目落地生根,王业通过多举措实地调研夯实研究基础:一方面深入樟树种植基地和火山州种质资源圃开展九牛草资源考察,科学筛选出光叶、皱叶、窄叶、宽叶4个特征表型作为关键育种材料;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先后赴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学术交流,并参加2024年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九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江西省中药材品质保障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培训会,持续吸收前沿科研成果,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王业立足中药材产业发展需求,协同健康所科研处,牵头组织单位同事入驻江西省农业科技特派员,联合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樟树研究所等科研单位,整合8位博士专家资源,通过集成推广良种选育、生态种植等先进实用技术,有效推动了江西省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四、未来展望
在科研的漫漫长路上,如何保持高质量的学术产出?王业给出了他的“科研锦囊”:一是广泛阅读前沿文献;二是高效的时间管理;三是通力协同合作攻关。
一草一木皆蕴《本草》千年智慧,一研一究俱承岐黄古今对话。从实验室的微观探究,到道地药材的产业化实践,王业立志用科技之钥开启药用植物宝库,让传统中药绽放现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