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产业所风采录(九)丨“杨”帆远航 “成遇”而上

编者按:为表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力量,近期,我所将陆续推出“健康产业所风采录”专栏,集中展示我所涌现出的优秀部门和优秀个人事迹,着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凝聚合力开启健康产业所新篇章,吹响号角共赴中医药事业新征程。


他将生物学的前沿理论

与中医药智慧巧妙融合

在中药治疗骨科疾病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关键领域

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路径

他便是杨成遇博士

1746031214905096.png

杨成遇

贵州人,2023年获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健康产业所中药功效与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治疗骨科疾病的药理机制及其新型治疗策略的研究。

一、以初心照亮科研之路

杨成遇的科研之路始于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与执着探索。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积累专业素养,逐步明确研究方向,坚定投身于生物医药领域。

硕士研究生阶段,他专注于一种野油菜黄单胞杆菌变种中淀粉蔗糖酶的转糖苷特性研究,首次实现该酶催化合成高价值美白原料——α-熊果苷的细胞全合成生产。在此期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SCI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并完成一项应用导向的产品研发报告,展现了出色的科研转化能力。

在南方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杨成遇深入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82172465),系统研究容积敏感性氯通道LRRC8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此病理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他在多个交叉研究方向上也取得了具有代表性的进展。例如,在干细胞介导骨修复机制研究中,他通过单细胞空间转录组分析与细胞命运追踪,揭示了干细胞促进骨缺损修复主要是通过调控“血管-成骨偶联”机制实现的。在探讨力学敏感蛋白S1Pr1参与骨修复的课题中,他借助小鼠骨损伤模型、体内力学加载和免疫成像技术,证实了S1Pr1信号对骨修复过程中的关键调控作用。这些重要发现已经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FASEB J等6篇杂志上。

1746031273225339.jpg

一路走来,杨成遇博士以坚实的科研基础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在中药与骨科疾病交叉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科研人才的创新活力与学术潜能。

二、以实干夯实科研之基

入职健康产业所以来,杨成遇坚持科研为本、实干为先,围绕中药治疗骨科疾病不断拓展研究广度与深度,取得显著成绩。他积极构建“中药调控骨健康多维评价平台”,融合快速骨损伤模型、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单细胞空间组学与三维细胞共培养技术,系统评估中药提取物及活性单体对骨再生和骨代谢的作用机制,为骨健康产品研发和中成药二次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1746031305243010.jpg

在项目成果方面,他先后主持了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4项,累计获批总经费近80万元,同时牵头签订保健品委托研发项目资金达150万元。他围绕“骨-血管耦合调控”与“成骨-破骨平衡重建”开展系列研究,聚焦骨碎补总黄酮与强骨胶囊等代表性中成药的机制挖掘与功能验证,取得了初步疗效与阶段性成果,多项研究成果已形成论文或进入投稿阶段。此外,他还联合团队推进中药免疫调节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于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等国际期刊。

1746031324976957.jpg

从科研平台搭建到成果产出转化,杨成遇博士不断以实干精神夯实科研根基,为推动中药骨科研究的系统化、现代化与产业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1746031344785645.png

三、以担当践行使命之责

在人才队伍建设与服务地方发展中,杨成遇始终坚持主动作为、勇挑重担。他不仅获聘江西中医药大学校外导师,还入选江西省高层次人才E类(引进类),兼任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并担任2024年江西省农业科技特派员。

1746031372126187.png1746031378984754.png

在具体工作推进中,杨成遇多线推进、务实担当。作为农业科技特派员加入“德兴中药团”后,他多次深入基层企业开展调研与技术指导,精准对接中药材种植与应用中的技术难题,切实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他还牵头推动健康产业所与国药同济堂的合作项目,促成“淫羊藿有助于改善骨密度保健食品研究”成功立项。在中国中药协会杜仲专业委员会担任秘书一职,积极推进健康产业所与行业协会的深度对接。

1746031406204665.png

“成遇”之名,践学于行。作为新时代青年科研工作者,杨成遇博士不断以专业赋能,在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了青年科研工作者的价值使命与责任担当。


上一篇:健康产业所风采录(八)丨最忆是“江南” 下一篇:中药功效与安全评价研究中心
×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回到顶部